储罐是石化企业的重要设施,储存液态与气态的原料、产品和中间产品。石化产品,绝大部分都属甲、乙类(按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分类)危险性物品,具有易燃、易爆、易挥发、易产生静电、易受热膨胀、有毒等特点。
石化储罐存储的物料数量远远大于重大危险源的临界量,潜在风险较大,处于高危状态,一个细节上的差错,往往就会导致灾难性的事故。据统计,储罐的事故率远高于石化企业高温、高压、连续反应的装置事故率。可见石化企业的储罐风险高于石化装置,因此,储罐是石化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。
石化储罐的主要风险
储罐按结构可分为固定顶储罐、浮顶储罐、球形储罐等,以下主要对常见的浮顶储罐、球形储罐的风险进行分析。
1
浮顶储罐的主要风险
浮顶储罐一般都储存甲、乙类危险物料,物料的闪点低,易挥发,容易发生闪爆火灾等事故。下图显示内浮顶储罐结构图。
内浮顶储罐结构图
浮顶储罐运行时超温、超压、超高的现象较多发生,特别是中间储罐,装置发生异常时,可能把温度高的物料送入常压储罐,引起物料挥发,造成罐压升高。其后果是罐顶撕裂,大量的油气溢出,遇火花引发爆炸、火灾和环境污染事故。
如果罐底板腐蚀穿孔,物料从罐底溢出,就可能顺着雨污水系统流出罐区,遇火花引发爆炸、火灾事故。仪表失灵或操作人员误操作造成冒顶后,也可能发生上述危险事故。
在操作工艺上,物料流速太快,容易静电积聚而引发事故。
储罐检修时风险最大,比如罐清洗时,易发生人员中毒、窒息和火灾事故。物料未彻底清理,罐底板腐蚀穿孔,罐底板下有物料,对储罐进行动火或使用非防爆的电器用具,可能引发火灾事故。涂装作业时,也可能因未使用防爆电器而引发火灾。物料中含硫的储罐,会产生硫化铁,在满足自燃条件下,会引发自燃。
球形储罐底部图
2
球形储罐的主要风险
球形储罐一般存储液化石油气产品,工作压力比较高,一般在3
MPa以下,主要风险是物料泄漏引起爆炸火灾。泄漏的主要原因有:
使用材质不符合储存物料的要求,一定时间后,球形储罐材质受应力的变化、腐蚀等因素发生脆裂,导致泄漏。如紧固件的螺栓的材质不符合要求,螺栓断裂后会发生泄漏。
检修附件或在管线上翻拆盲板等作业时,若没有将联锁解除,而切断气动阀的气源、电动阀的电源,检修时,阀门会因联锁作用突然动作,引起泄漏。
仪表失灵就不能及时发现泄漏问题。仪表除了罐体上的液位、压力系统显示及控制外,现场设置的固定可燃气体报警一旦出现仪表失灵现象,储罐的运行将成为盲区。
石化储罐的安全管理现状
在储罐的设计上,石化企业基本都按GB50160-2008《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》、GB50074-2014《石油库设计规范》等规范的要求设计。我国对防止事故扩大的规定比较多,而对本质安全的要求比较少。本质安全才是储罐安全运行最可靠的保证。
在管理上,部分石化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,哪种类型的储罐着火了,就开始从上到下查哪种储罐的隐患。国内大型的石化企业,在20世纪90年代就引进了欧美的HSE管理体系,但体系的运行效果与欧美企业差距较大。
在制度的建立上,我国有AQ
3018-2008《危险化学品储罐区作业安全通则》,各企业都相应建立了管理制度,但各企业的制度很多都是原则性的,没有对储罐的每一项作业制定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。把储罐的风险控制都押宝在操作人员身上。然而操作人员可能会有操作失误,储罐的大部分事故都是因操作人员的一个小小失误而造成的。
储罐风险的控制
要减少或避免储罐事故的发生,需从人、物、管理制度三方面入手。
1
操作人员行为与本质安全的补救
对储存甲、乙类危险品储罐的温度、压力、液位要设置两种以上的显示与报警。设置两级报警显示,即现场控制室和调度室显示,以保证报警时被及时发现、及时处置。当操作人员未及时发现报警时,上一级调度人员也能及时发现。
报警声应采用分级声光。危险报警要设置成恐怖的声响,以警示操作人员。
储罐切换应既有远程控制的,也有设置双人权限操作的,确保正确切换阀门。
应按照GB50493-2009《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》4.3.1的要求,将测点设置于释放源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。这是最低要求,石化企业的每个储罐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报警仪的测点,要安装在四个方位以上,保证全气候检测。
2
控制储罐安全运行
根据物料的性质,制定工艺参数。按工艺参数设定报警值。储罐运行时,超过工艺参数临界点,储罐必须暂停运行。严禁超高、超低、超压、超温运行储罐。
当储罐存储的物料的密度、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时,必须修正工艺参数,调整温度、压力、液位的报警值。即使短时间的物料调整,也要修正工艺参数,调整温度、压力、液位的报警值,事故往往发生在侥幸中。
储罐收付作业,要控制物料的流速,不能多股物料同时进罐,防止静电积聚。
沸点低于45℃的甲B类物料,严禁储存到常压储罐。储存甲B类物料的常压储罐,严禁甲A类物料串入储罐。
罐区的雨水阀门平时一定要关闭。石化企业的污水罐、酸性水罐必须按甲、乙类储罐运行管理。
球形储罐切水必须设二次切水,切水时绝对不能离人。
3
储罐检修中的细节
储罐检修时,最容易发生火灾、中毒、窒息等事故,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。
制定清洗方案,组织工艺、设备、安全、运行人员进行风险辨识、确定清洗的步骤,制定措施。
清洗作业按制定的程序分步有序进行。上一步骤未完成,不得进行下一步骤。
球形储罐、常压储罐在清洗、检修时,必须脱开与罐体连接的管线,包括工艺管线、氮气管线、气相联通管线。常压储罐必须把泡沫管线脱开、隔离。因为泡沫管线内平时是空的,而且与其他储罐的罐内联通。
罐内必须照明时,使用冷光源移动防爆灯。禁用有线安全电压的白炽灯、碘坞灯等发热的照明。从事故中发现,储罐检修中的事故,绝大部分是使用了有线电源。安全电压只是对人体不伤害而言,但它会产生火花,足以点燃储罐内的可燃气体。
人员第一次进入储罐前,应对罐内进行可燃气体、有毒气体、含氧量的取样分析。不要用便携式的仪器在人孔处测一下就完事,因为人孔处不代表整个罐内的情况。
进入罐内首先要检查浮盘的浮筒是否有残油。有残油的话,必须清理出罐内,一般情况下,浮盘的浮筒总会有渗漏的。
认真检查罐底板,罐底有腐蚀的要进行捉漏。有漏点时,底板下肯定有残油,要修正检修方案。
防止硫化亚铁自燃,清扫出来的油罐中的油泥、锈渣等杂质在收集前应用水淋湿,氧化铁必须保持湿润状态,集中后应立即送至罐区外的安全地带妥善处理。
储存含硫原油或含硫物料的储罐,罐底油污泥内会含有硫化氢。在翻动罐底油污泥时,人员要佩戴防毒面具,带上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,一旦报警立即撤离。
需要动火作业的储罐,有条件的在储罐上开检修门。没条件的,罐内必须符合动火条件。
涂装作业时,涂料使用多少拿进多少,切忌贪图方便,把涂料堆在罐内,这是常见的低级错误。
进入罐内的作业人员禁止携带打火机。
4
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
石化行业应当借鉴欧美HSE管理体系的标准,建立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安全管理体系。每一项作业都有详细的方案,每一项操作都有具体的操作步骤、标准和要求。定期对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身内审和第三方外审,纠正错误行为和设备缺陷。
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:储罐的运行情况、库区的风险管理情况、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情况、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等。
安全检查方面,可以借鉴欧州的做法,定期对罐区进行安全专项审计,查找问题,纠正问题,消除问题。避免出现“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”的被动局面。